国际海事组织减排新规出台,绿色航运燃料亟须降低成本
国际海事组织减排新规出台,绿色航运燃料亟须降低成本
国际海事组织减排新规出台,绿色航运燃料亟须降低成本
2025年4月7日至11日,国际海事组织(IMO)海上(hǎishàng)环境保护委员会第83届会议(MEPC 83)在伦敦举行,会议批准了《防止船舶污染(wūrǎn)公约》(MARPOL)附则VI的修正(xiūzhèng)草案。这是全球首个针对航运业的将强制性排放限制和(hé)温室气体(qìtǐ)定价相结合的框架。
这一减排框架是迈向2050年(nián)前后国际海运净零碳排放的关键一步(yībù)。
该航运减排框架包含(bāohán)了船舶(chuánbó)新燃料标准(biāozhǔn)和全球排放(páifàng)定价(dìngjià)机制两大核心措施,并设置基于温室气体燃料强度GFI的监管体系,设立直接合规目标(direct compliance target)和基础目标(Base Target)两级监管体系。未完成减排目标的船舶需支付相应的碳排放成本。
2025年5月下旬(xiàxún),澎湃研究所研究员采访海事专业人士,探讨IMO新规如何(rúhé)推动国际航运减排、如何通过替代燃料、推广绿色燃料推动航运业绿色减排、绿色燃料的研发和应用(yìngyòng)有何挑战等问题。
多位受访者指出,使用(shǐyòng)绿色燃料是(shì)航运业实现净零碳排目标的关键(guānjiàn)路径。对于航运公司而言,LNG(液化天然气)在短期内是最经济的替代燃料,绿色燃料的推广仍有待技术进步和经济激励。
国际海事组织(IMO)海上环境保护(huánjìngbǎohù)委员会第83届会议(MEPC 83)现场。(图源 IMO官网(guānwǎng))
设立两级碳排放监管体系(tǐxì),构建IMO净零基金
IMO减排新规的核心亮点是以GFI(Gas Fuel Intensity,燃料强度)为标的建立(jiànlì)两级碳排放(páifàng)监管(jiānguǎn)体系。所谓GFI是衡量船舶使用燃料能源效率的指标,通常表示单位运输工作量(如每吨海里)所消耗的气体燃料量。GFI数值越(yuè)低,意味着船舶能效越好,减排效果也越明显。依据不同船舶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,未达标者需要缴纳碳排放成本,超额完成者则(zé)获得(huòdé)相应奖励。
每艘国际航运船舶每年需提交GFI报告,其GFI与直接(zhíjiē)合规(héguī)目标和基础目标相比(xiāngbǐ)照。减排的基准为2008年GFI参考值93.3克二氧化碳(èryǎnghuàtàn)当量每兆焦耳(gCO2e/MJ),到2035年,船舶的直接合规目标为减排43%,基础目标为减排30%。
当GFI低于直接合规目标(mùbiāo)时可获得盈余单位(dānwèi)(SU, Surplus Units),可存储下来用于后续(hòuxù)两年自身合规需求,或与其他船舶交易。若GFI高于(gāoyú)直接合规目标则产生一级(yījí)合规赤字,需按(àn) 100美元/吨购买补救(bǔjiù)单位(RU, Remedial Units),资金归入IMO净零基金。若GFI高于基础目标,一级赤字部分仍按100美元/吨购买RU;剩余部分可选择按380美元/吨购买RU,或使用灵活机制(如购买其他船舶的SU或调用(diàoyòng)历史存储的SU)。
这一(zhèyī)减排框架将(jiāng)在今年(nián)10月的IMO特别会议上表决,如果顺利通过,减排规定将从2027年3月1日起生效,202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。
大连海事大学航运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张爽长期担任(dānrèn)IMO中国代表团船舶(chuánbó)温室气体减排议题技术顾问和(hé)谈判代表。在2025年4月(yuè)21日举行的(de)(de)MEPC83内容宣贯会上,张爽介绍,两级目标监管体系的运作需要GFI登记平台和IMO净零基金(IMO Net-Zero Fund)两大机制的联动。前者登记船舶账户,追踪船舶履约情况;后者管理资金的收入和分配。
根据IMO官网介绍,这笔净零基金主要由排放超标的船舶购买补救单位的缴款(jiǎokuǎn)构成。该基金将主要用于奖励低碳排船舶,支持发展中国家(guójiā)的创新、转型和(hé)基础设施建设,助力IMO温室气体(qìtǐ)减排战略,以及补偿脆弱国家在转型过程中受到的不利影响。
信德海事绿色航运研究员张晗告诉(gàosù)澎湃研究所,早在(zài)2023年MEPC 80会议已(yǐ)提出(tíchū)了在2050年前后实现国际海运净零碳排放,此次通过的减排框架细化了2028至2035年内(niánnèi)全球航运业减排的具体指标,为航运公司未来的脱碳战略提供了行业规则,将重塑未来25年国际航运业的监管体系。
在两级控排体系下,张晗认为航运公司可能有如下(rúxià)应对方案:一是积极推进船队的减排目标(mùbiāo)(mùbiāo),使用足够的绿色(lǜsè)(lǜsè)燃料(ránliào),领先于IMO的直接合规目标。与此同时积极投资绿色燃料生产,进一步优化燃料成本。二是选择满足基本目标,放弃追求更高的直接合规目标,承担100美元/吨的RU。“这相当于每吨传统燃料成本上涨约300美元,在过去几年的航运市场中,燃油成本的波动幅度曾远超这一范围。”
“由于基础目标的合规成本过于高昂,对于持有大量中小型、老旧船舶的船东来说(láishuō),生物(shēngwù)燃料将是维持这些船舶在声明周期内进一步运营的重要选择。”张晗(zhānghán)还谈到。
LNG短期内是(shì)最经济的替代燃料,但是一种过渡选择
尽管船舶目前依然有使用(shǐyòng)传统燃料的(de)空间,但从化石燃料转向清洁燃料依然是IMO减排框架下的大势所趋。但目前绿色燃料的推广还面临技术(jìshù)、成本等方面的阻碍。
LNG、绿色甲醇、绿氨是目前(mùqián)备受关注的几种替代燃料(ránliào),这几种燃料各有优势,目前也各有局限。
LNG在短期内是实现(shíxiàn)合规(héguī)的比较经济(jīngjì)的选择(xuǎnzé)。“在2032年以前船(chuán)舶使用LNG燃料,尽管无法达到直接合规目标,但能实现基本目标。”张晗分析。此外LNG燃料在航运业的运用已相对成熟。“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000艘正在运营或建造中的LNG燃料船,有100多个港口能实现LNG燃料加注。”
但LNG依然属于化石燃料(ránliào),虽然比传统燃料更清洁,但并非可再生能源,减排效果也有限。因而LNG被认为是一种全球航运业从传统燃料完全转向可再生零碳燃料的(de)过渡(guòdù)燃料。“生物(shēngwù)LNG或电化学制的LNG减排效果会更好,但目前还未在(zài)航运业中有大规模应用。”张晗还补充。
绿色甲醇的(de)优点(yōudiǎn)在于性质简单,仓储和运输较为便捷和安全。但张晗也指出,当前绿色甲醇的价格较高,可获得性低,且目前港口的基础设施准备还处于起步阶段。“这(zhè)其实也是所有绿色燃料研发(yánfā)应用都面临的瓶颈。”
绿氨是(shì)另一种被业界看好的(de)航运燃料(ránliào),主要原因是氨在燃烧时不会排放二氧化碳。但航运业(hángyùnyè)对于绿氨的顾虑在于安全性。氨燃料对人体存在毒性,对部分金属具有腐蚀性,而且在燃烧时会产生氮氧化物(dànyǎnghuàwù)排放。因而面临运储、存储(cúnchǔ)和燃烧控制等方面的安全挑战。氨燃料的规模化运营不仅需要打破技术层面的制约,还需要完善生产、运输、燃烧等方面的标准规范。
国际可再生能源署(IRENA)报告《到2050年实现航运业脱碳(tuōtàn)的途径》亦指出,最合适国际航运的可再生燃料是(shì)甲醇和氨,但需要先进的生物燃料和绿色(lǜsè)合成燃料供给。
2024年4月10日,上海洋山深水港三期码头,全球最大甲醇加注船"海港致远"轮(lún)搭靠甲醇动力集装箱货轮"阿斯特丽德马士基"轮并实施加注保税绿色甲醇燃料(ránliào)作业。 (图源(túyuán) 视觉中国)
普及绿色燃料(ránliào)有待技术进步、经济激励和完善监管政策
除了通过技术进步(jìnbù)扩大生产规模(guīmó),绿色燃料的推广还离不开经济激励。
“IMO此次出台的(de)净零碳框架可视为推动国际航运业(hángyùnyè)使用绿色燃料的一大激励。它带来了(le)一套成体系的经济措施,不是简单的碳税,但能够弥补绿色燃料和传统燃料之间的价格差距。”张晗解释。
而在国内(guónèi),可以通过税收激励等举措促进绿色燃料扩大投产,以降低绿色燃料成本。“由于绿色燃料是化学品(huàxuépǐn)和化学原料,海关、税务需要完善监管机制,制定相应政策(zhèngcè),为绿色燃料应用保驾护航。”他(tā)还指出。
完善国际航运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(tǐxì)亦是推动绿色燃料应用(yìngyòng)的关键(guānjiàn)环节。5月27日,上海国际航运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建设在沪启动,会议发布了《国际航运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建设研究蓝皮书》。标志(biāozhì)着我国在构建国际航运绿色治理规则方面迈出关键一步。
此外,绿色燃料的推广还需要政策支持和推动适配融资(róngzī)工具(gōngjù)。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、可持续金融学科发展专项基金学术主任邱慈观指出,航运业(hángyùnyè)渐进式脱碳资金规模的扩大有赖多元化融资工具的助益。融资工具应与技术(jìshù)(jìshù)路径相配:传统、单一的工具适合用于减排幅度较小(xiǎo)、风险较低的技术,新兴、复合型的工具适合用于减排幅度较大、风险较高的创新技术。
在(zài)国家和地方层面,2023年发布(fābù)的《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(2024—2030年)》,2024年发布的《上海市推动国际航运燃料绿色转型工作方案》等政策(zhèngcè)文件都为国际航运脱碳(tuōtàn)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持。
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1日,美国洛杉矶,一艘集装箱船停靠在洛杉矶港(gǎng)。2022年,洛杉矶和上海建立了(le)合作伙伴关系,以创建绿色(lǜsè)航运走廊,以减少航运业碳排放。(图源 视觉中国)
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(gōnggòngzhèngcè)、人居环境、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。
澎湃城市观察,聚焦(jùjiāo)公共政策,回应公众关切,探讨城市议题。
澎湃(pēngpài)研究所研究员 倪瑜遥
(本文来自澎湃新闻,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(xiàzài)“澎湃新闻”APP)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